】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小“口袋”裡有大幸福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10:51:31


 
  “要‘各美其美’,使每一個口袋公園在規模、形態和功能上都能與周圍的城市空間融合發展,成為市民美好生活的空間依托。”金雲峰認為,還要立足城市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基底,因地制宜建設口袋公園體系,使其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運營、維護,最終達到“美美與共”。

  內外兼修,做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微課堂”

  通過苦練“外功”,口袋公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通過精修“內功”,口袋公園豐富了城市生態系統,為市民提供了觀察自然、瞭解生態的絕佳場地,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微課堂”和“訓練場”。

  北京市天壇東門口袋公園是在原有的綠地基礎上改造而成,以流線狀的透水鋪裝為軸,布設小喬木、灌木、地被花卉等植物造景。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於一片純天然的森林。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自然之美,還可以近距離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瞭解其特點和習性。

  “口袋公園是老百姓身邊的‘綠島’,方便大家隨時隨地學習生態系統的運作方式,體驗自然與生活的聯繫。”王忠傑說,口袋公園是生態系統的微縮模型,人們在其中學到的環境保護方法和技巧,可以遷移到真正的自然環境中,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

  在沈陽市鐵西區雲峰垃圾分類主題口袋公園,互動分類拼圖、分類磁力迷宮等遊戲吸引了不同年齡的大小朋友。“在這裡不僅能休閑健身,還能學習知識,真是一舉兩得。”特色內容的融入,讓市民在口袋公園的“微空間”中充分體會到垃圾分類的意義。

  在王忠傑看來,口袋公園提供的豐富互動場景,不僅加深了人們對生態系統的理解和自然保護意識,還提高了大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種潛移默化的生態教育,讓人身處更加複雜的生態環境時也能應對自如。

  為擴大口袋公園生態教育的影響力,王忠傑建議,將口袋公園的生態教育與學校課程和公眾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體系,並通過學校、社區、環保組織與口袋公園管理機構建立合作網絡,共同促進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

  “隨著市民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期待口袋公園在為老百姓帶來生態福祉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綠色發展貢獻更大力量。”王忠傑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