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陶然:中國改革的順序與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3:19:00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陶然。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學者陶然撰文《中國改革的順序與邏輯》,文章說,考慮到中國目前需要進行的各種改革所涉及利益格局複雜性及真正推行改革的所面臨的難度,政府現在就應該在制定全局性的改革規劃後,全力推動學術界乃至民間對一些重大政策改革問題進行深入的公共政策辯論。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助推改革,給改革者增加動力,讓被改革者產生壓力。詳論如下: 
  所有人都同意中國需要改革。這個國家正面臨著增長失速、環境惡化、腐敗日益嚴重、及社會日益缺乏穩定等諸多問題。低效率投資正不斷困擾著中國日益高負債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層終於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應對這些巨大挑戰的嚴肅態度。在備受矚目的三中全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的決定”,這是一項宏大而雄心勃勃的行動計劃。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它確保了繼續深化經濟改革的方向,並要求在資源配置中賦予市場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在經歷了一年多不確定性之後,我們終於可以看到,政府准備推動全方位的經濟改革。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都強調為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實現必要的結構性改革。但這種改革是否必須犧牲短期的增長?

  我認為並不必然如此,而且也最好不要如此。

  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強勁的增長,中國的領導者們就沒有足夠的財政與金融資源來實現其宏偉的改革計劃,也無法繼續像2002-2008年間那樣通過成立多個資產管理公司來消除金融體系的巨大壞賬。目前,對改革者來說,應該提出的問題實際上十分簡單:如果過去不可持續的依賴投資和房地產泡沫的經濟增長以及不可持續,那麼未來可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應從何而來?

  顯然,中國已不需要、也無法繼續投資更多的基礎設施、工業園區和新城區建設。實際上,任何有正常判斷力的人,只要到各個地方,尤其是內部省份的大部分市縣走一走,看看目前各地大幹快上進行的工業開發區與新城區建設,就不難判斷中國工業開發區和新城區建設已嚴重過度,泡沫化的商品房建設也供給過度。如果中央政府還不採取堅決的改革措施來扭轉這個局面,結果必然是未來幾年內就會出現房地產泡沫崩盤並產生連鎖反應,最壞的結果,是政府、銀行和很多相關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全面損害,引起整體性經濟與金融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