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還能繼續滋養台灣的太陽花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0:54:38  


白宮請願網站(2014年4月21日截圖)上台灣反服貿的請願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屬於台灣人民真正的利益,只能被迫讓位到美國國家利益之後…無論未來是否經歷了美牛輸台或是成為TPP這只‘巨大貪婪的貿易怪獸’的一部分,根植在台灣泥土裡的這株太陽花,或許將永遠面向美國綻開著。”台灣時評人張方遠今日在觀察者網撰文“美國還能繼續滋養台灣的太陽花麼?”,詳細內容如下:

  4月14日香港《亞洲周刊》報道稱,美方向民進黨施壓而使得台灣“反服貿運動”順利退場。很多人把這篇報道放大來看,將美方的施壓視為運動結束的唯一標準答案。事實上,在港媒報道出爐之前,台北政壇早就流傳著各式各樣關於美方對這次學運態度的說法。4月初台灣媒體便稱美方政學界對於民進黨的表現極為失望,認為民進黨利用這次的學運來收割政治上的利益。

  兩岸關係不只是台灣海峽兩岸的關係而已,更是太平洋兩岸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在中美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的互動過程中,台灣的角色便顯得更為詭譎。美國不同的政界、學界、智庫人士,對台灣在中美關係中所該扮演的角色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應該要與台灣維持更為緊密的關係,有的則認為台灣早已邊緣化。近來美國甚至有“棄台論”的聲音出現,也有學者撰文稱未來若美國保不了台灣,只能“向台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

  美國人士對台灣角色的眾聲喧囂,當然也反映在對“反服貿運動”的態度上。在3月18日“反服貿運動”占領“立法院”之前,“台獨”組織“世界台灣人大會”與“台灣國家聯盟”在台北召開“《台灣關係法》35周年研討會”,2006年曾公開宣稱“台灣早已主權獨立”的美國學者譚慎格(John Tkacik Jr.)在會上表示:“ECFA及後續的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及區域整合不會有任何幫助”,“若思考中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政治意圖,可以發現服務貿易協議,將會是一個促使台灣並入中國的完美政治協議”。他更為露骨地說:“馬政府採取扈從戰略,而非積極主動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大戰略,尤其,台灣朝向中國,形成外界的印象是第3次國共合作”,“台灣必須回答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未來20年,台灣到底要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事事扈從中國的想法,還是台灣要強化獨立政治的現狀,這一點台灣要謹慎思考”。台灣有的評論者即認為,譚慎格是替美國向台灣傳達“反服貿”的指令。

  美國眾議員Alan Grayson在美國時間4月14日致信給國務卿克裡,信中稱:“服貿可能是中國和台灣這兩個政治實體之間,更進一步的政治和經濟整合”,“這可能對台灣和美國都不利”,信中認為中國推動兩岸經濟整合的最終目的是要吞並台灣。但是,另一方面,美國政學界並不必然都是反對兩岸簽訂服貿協議的,例如台北美國商會認為,“反服貿”有可能使得台灣更倚賴大陸;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蔔睿哲與前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也對這場運動表達“擔憂”的態度。

  由此來看,美國政學界在難以衡量“反服貿運動”對兩岸關係的實際衝擊之下,對這場運動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因為他們終極關心的,當然還是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不管是要施壓民進黨、王金平,還是要出手救國民黨馬英九,美國所關心的並非服貿到底過不過,而是不能讓運動傷害了美國在台海兩岸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