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葉檀:為什麼能源行業貪腐嚴重?

http://www.CRNTT.com   2014-05-26 12:11:33  


 
  這麼說,中俄天然氣協議是我們得到了一個大餡餅?應該是。

  首先,這對於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至關重要。眾所周知,我國是個能源消費大國,但清潔能源缺乏,石油、天然氣都大量依賴進口,煤炭至今還占我國能源消耗的70%上下。過去十多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從2000年的不到300億立方米增長到了2013年的1676億立方米,2020年預計超過4000億立方米;2013年,我國僅從土庫曼斯坦、卡塔爾、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就進口了353億立方米天然氣。此次的中俄天然氣協議,為期30年,金額4000億美元,最終達到每年供氣380億立方米,對於增加我國的清潔能源供應將起到重要作用—或許,今後北京的空氣指數變好、霧霾天氣減少,也有俄羅斯天然氣的一份功勞?

  其次,有了成規模的、穩定的清潔能源來源。我國天然氣進口,除了中亞國家是通過管道運輸,其他都是液態天然氣船舶運輸,成本高、不穩定且風險大。俄羅斯天然氣是從西伯利亞通過管道輸送,有其一定優勢。但由於開採、輸送成本高,價格反而要遠高於中亞天然氣。但從進口來源多元化角度看,又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從商業條件上來看,我們“應該”也是賺了便宜了吧。俄羅斯輸歐天然氣占其出口貿易總額的10%,俄政府高度依賴天然氣收入,但在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威脅烏克蘭要“斷氣”,歐盟則謀求減少對俄天然氣的依賴,我們再不坐地殺價,那可真是愚不可及了—不必顧慮60年前的兄弟情誼了吧,後來不也打得一塌糊塗了麼,何況我們那“疑似”餓死3000多萬同胞的“困難時期”,不也有老大哥逼債的因素在內麼(官方口徑)?談判談了10年都沒鬆口,這時候賣不出去了才來求我們,我們也不必大發慈悲。只是至少0.35美元/立方米(約合2.15元/立方米),甚至有的說是0.38美元/立方米,甚至高於俄羅斯輸歐價格,而我們從土庫曼斯坦進口的價格是差不多0.2美元/立方米,價格似乎也不低?有業內分析師說這更接近於俄羅斯的要價立場。但具體價格等條款據說是機密,沒有公布,不好妄斷。

  即使以目前資料分析,拉高國內天然氣價格幾乎也是肯定的。2.15元/立方米只是到岸價,這已經幾乎相當於我們目前的市場零售價,再加上運輸、配送等費用(據報道中石油還要為管道、儲存等設施建設投入220億美元),最終零售價怕要翻一番還不止。如果到時還維持目前的能源壟斷體制,天然氣價格到時多高都有可能—我們要充分相信中石油的國內加價、要補貼能力。我們一直重視能源控制和供應,但卻漠視乃至敵視市場開放和競爭,所以能源供應和價格一直扭曲著,長期的國際市場高進低出都沒解決,國家和國民損失巨大。中俄天然氣協議,好似在這方面於事無補?

  中俄天然氣協議,是中俄關係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中俄兩國的關係;也是中俄經貿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達到2015年1000億美元、2020年2000億美元的兩國貿易額目標添加了一個大砝碼。但我還想說的是,這也是我國能源戰略的一部分,是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結構的一項戰略舉措。

  但,突然有了一個不相幹的聯想:我國付出了這麼大的精力和代價在保障能源安全,可那些能源官員們在幹什麼呢?國家能源局,是國家能源戰略的制定者、實施者和監管者;而其官員,則是具體執行人。國有壟斷性能源企業,則是實施能源戰略的絕對主體。但如今,從局長劉鐵男、副局長許永盛到司長郝衛平、副司長魏鵬遠等官員再到石油、電力等國有能源企業的蔣潔敏等高管,都以讓人瞠目結舌的貪腐行為被查。

  能夠想象這樣一幅圖景麼?我國的能源戰略,居然是由這樣一批官員在領導、實施著?劉鐵男、魏鵬遠們,一邊數著堆積如山的現鈔,一邊操心著國家能源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