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譚浩俊:習近平的改革之路比鄧小平更難走

http://www.CRNTT.com   2014-08-25 10:52:56  


 
  雖然期間也有過一些波折,如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前夕,曾一度出現了反覆,出現了對改革的質疑。但是,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以後,改革風暴又一次刮起來了,甚至比改革開放初期刮得還要猛、還要有衝擊力。正是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才能這麼迅速,中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得以快速提升。

  然而,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豐富、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特別是與經濟發展不相配套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嚴重滯後,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矛盾和問題也已經積累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特別是貧富差距的拉大、腐敗的蔓延以及各種利益集團的形成,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最為嚴重、也最容易帶來社會不穩定和執政基礎動搖的大問題、大難題。

  顯然,歷史將解決這個問題和難題的重擔壓到了習近平及其戰友的身上,且沒有任何退路、沒有任何可以猶豫和等一等的餘地。因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10多年時間,中國基本處在了一種以滿足利益集團需要而快速增長的階段,從表面看,經濟增長速度十分迅速,並創下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紀錄。實質上,中國的這種高速增長,是建立在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腐敗現象日新月異、利益集團此起彼伏、改革停滯不前的基礎之上的,是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如過度依賴的“土地財政”和快速上漲的房價。

  也正因為如此,擺在習近平面前的,不僅要象鄧小平那樣發動一場解放思想的運動,讓那些已經在改革開放成就面前昏昏欲睡、甚至已經酣睡的人趕快清醒過來,重新加入到改革的大潮之中,還要突破鄧小平時代所沒有的貧富差距拉大、腐敗十分嚴重和利益集團已形成強大力量的阻力和障礙。

  為什麼中共在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和方案時,要提出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雙重要求,就是針對目前中國在改革問題上存在的思想認識和實際操作雙重問題的客觀實際,是被迫無奈的舉措。尤其是利益集團,不僅是貧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也是腐敗問題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如果在改革過程中,能夠突破利益集團的壁壘,那麼,整個中國的改革之路將會變得十分通暢。所以,擺在習近平面前的、比鄧小平更為棘手的改革難題,就是衝破利益集團的重重障礙,走出利益集團的沼澤地。

  而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已經形成的利益集團,不僅來自於經濟領域,也來自於政治領域,不僅有財富分配方面的,也有權力分配方面。其中,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形成的利益集團,是最急需攻破的改革堡壘之一。因為,改革方案的制定都在政府的各個部門手中,打破其他利益集團的鑰匙,大多也掌握在各個政府職能部門的手中。如果權力形成的利益集團不能打破,改革就難以向縱深推進,即使勉強推進,效果也會很差,可能留下的“後遺症”也會很多。

  從習近平主政以來進行的大力度反腐以及改革來看,可以說已選准了打破權力利益集團的靶心,描准了將改革向縱深推進的要害。特別是從去年開始的對裸官的嚴厲管理,可以說是打破權力利益集團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是修復已經受到嚴重傷害的執政基礎的重要舉措。否則,誰也無法避免烏克蘭的覆轍不會在中共身上重蹈。

  如果權力帶來的利益集團堡壘能夠順利攻克,那麼,富人階層形成的利益集團、壟斷企業為主的利益集團等,也就很容易解決了。所謂的有錢人,沒有有權人的幕後支持,應當都是安分守己的。而壟斷企業就更不用說了,更容易“統一思想”。

  總之,擺在習近平面前的,既要象鄧小平那樣統一對改革的認識,解決一些人開始不思進取的問題,更要思考如何突破以行政權力和腐敗行為構築起來的利益集團堡壘問題,只有這樣,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才能在中共建黨100周年之際,獻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禮。

  作者譚浩俊: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4-08-25 09:12:40來源:搜狐財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