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請魯迅走出中學語文課堂

http://www.CRNTT.com   2010-09-15 09:09:15  


改革開放後的語文課本
 
  不寬容和痛打落水狗般的狠毒是在培養革命小將 
 
  因為出身,因為處境,生活狀況,魯迅看這個世界是絕望的,狠毒的。魯迅自己也說過,“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里有毒氣和鬼氣,我極憎惡他,想除去他,卻不能”(魯迅給李秉中的信)。有人會反駁,稱魯迅也說過“在你們的身上存在著人類的希望”,但這句話其實是寫在魯迅給延安發的電報上。在這種價值觀的熏陶下,孩子只會是一個又一個的革命小將,而不是作為人的、完整的靈魂。五四以來漫長的革命史已經將鬥爭哲學深入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而中學課本中最缺的恰恰是提倡民主自由,個性解放的普世價值;以及教孩子們如何寬容、如何愛自己和愛他人。 
 
  中學生更應該學習愛與寬容 
 
  據報道,在魯迅被“踢”出課本之後,新增一批與魯迅思想截然相反的課文:包括蒙田的《熱愛生命》、帕斯卡爾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柳永的《望海潮》、蘇軾的《定風波》、辛棄疾的《水龍吟》、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斷章》、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魯迅的文章讓人長脾氣,而上述文章則會讓人長見識長思想。魯迅教我們如何戰鬥,但是這些文章卻教孩子們如何活著,如何和解,如何欣賞自然,如何思考人生,欣賞先賢,學習各個民族的智慧——這其實是還語文課堂以本真,而不是繼續戰天鬥地,也能讓我們這個不會原諒的民族學會原諒。 
 
   有人說:當下,我們處於魯迅的時代,所以還需要堅持魯迅,發揚魯迅。這種堅持可以理解,目的其實為針砭時弊。請魯迅走出語文課堂,不是要對現實視而不見、不是要矮化、異化魯迅,而是要讓一個被政治物化的偶像走出課堂,讓一種只會“鬥爭”的思維走出課堂。孩子受到的語文教育應該成為對各類文本的學習、理解和欣賞,教育不應僅是對革命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政治教化不應再與語文教育本末倒置,應該還魯迅於本源,還語文教育以本源。 
 
  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2010年09月13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