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內部環境變遷及其對外交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02-21 09:21:1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內部環境的變遷及其對外交的影響”,文章說,中國外交在面臨包括地緣文化和地緣政治因素在內的外在環境變化的同時,也面臨著內部環境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這種內部環境的變化對外交的影響甚至甚於外部環境。作者並認為,可以“利益多元化”、“各種聲音的非理性化”、“外交思維和行為的美國化”以及“外交決策的分散化”來理解中國外交的內部環境變化。詳論如下:

  名言“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似乎永遠不會過時。中國外交在面臨包括地緣文化和地緣政治因素在內的外在環境變化的同時,也面臨著內部環境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這種內部環境的變化對外交的影響甚至甚於外部環境。如何來理解中國外交的內部環境變化呢?人們至少可以從如下四個“化”上來理解。

  首先就是外交過程中(包括外交決策和政策實施過程)的“利益多元化”。在西方民主政體,多元利益的表達是外交過程的內在部分,各種利益通過各種制度化了的途徑,對國家的外交過程產生壓力。既然中國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利益社會,外交過程的多元利益表達也成為必然。各種利益的表達,儘管並不像西方式民主那樣具有制度化,但利益對外交的影響,較之西方有過之而不及。

  有很多因素促使著中國外交過程中的利益多元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是和全球化密切相關的。中國選擇加入世界經濟體系,並且通過調整自身和世界經濟體系接軌。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是一種利益的關聯,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利益相關者。當然說中國是利益相關者並不是抽象的,是中國內部的一些利益和世界經濟的關聯。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化,甚至是自由貿易的主要推動者。這一事實本身,說明了中國經濟全球化背後的龐大利益。從前,總是發達國家大力推動自由貿易,而發展中國家則努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從總體上說還是發展中國家,但對自由貿易的推動不遺餘力。沒有這個過程中的龐大利益,很難理解這種行為。

  就GDP總量來說,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大國。這一事實對中國本身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人均GDP還是很低,但對國際社會意義重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視中國為大國,並且給予非常的關切,從軍事、戰略和文化等等方面,來衡量中國對它們的可能影響。當其他國家的眾多利益和中國相關的時候,中國內部也會有同樣多的利益產生,並且參與到外交過程中來。近年來,中國從軍事、戰略、媒體、文化等等各種外交主體的產生和發展,既是外在客觀條件的要求,也表明內部多元利益的反映。實際上,中國所說的“公共外交”也是一種利益的反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