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外貿發展提質增效“大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5-02-19 09:52:51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訊/“中國外貿形勢真有那麼差嗎?”這是今年首月進出口數據公布以後,很多人的疑問。

  經濟日報發表署名洪觀平的文章稱,確實,單從數據本身看,進出口罕見雙雙下降,“衰退性貿易順差”創單月新高,讓市場人士大呼意外也在情理之中。但就此得出“中國外貿跌落困境”的論斷,顯然站不住腳。

  業內普遍認為,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月度出口能保持在1800億美元以上的,都不能稱之為“差”。今年1月份,中國出口2002.58億美元,雖同比下降3.3%,但仍在2000億美元之上。應該說,仍處於正常範圍之內。

  與出口相比,進口降幅之大遠超市場預期。一般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會促使進口量增加,形成“量增價跌”的格局。但去年以來,國內需求持續疲弱,導致進口量下滑,最終形成1月份“量價齊跌”的局面。據統計,去年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直接拉低中國進口值增速3.3個百分點,未來仍不排除其價格波動對中國外貿產生較大影響的可能。

  此外,製造業分流、匯率變動及春節因素等,均會對1月外貿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以製造業為例,一方面因國內成本優勢減弱,部分製造業轉向更為廉價的東南亞國家,形成了“再轉移”;另一方面,日本 、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將高端製造業搬回國內,形成了“逆轉移”。雙面夾擊之下,中國製造業的壓力不斷加大,“中國製造業已勢如累卵”的說法一度盛行坊間。事實上,3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讓中國擁有了成熟而完備的產業體系,短時期內是無法替代的,這也為外貿新優勢的培育贏得了寶貴時間。

  由此看來,今年外貿雖弱勢開局,但後市大可不必悲觀,單月份數據的變動,並不能真實反映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隨著外部環境的回暖,今年外貿形勢有望好於去年。

  文章表示,對於外貿形勢的判斷是個複雜的命題,不同維度下的解讀往往會有不一樣的結論。之所以仍不厭其煩地對其進行分析,其目的就是為了強化這樣一個認識: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前,我們要學會準確把握外貿發展的“大邏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推動中國外貿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何謂“大邏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只有沿著這個大邏輯,才能準確把握經濟走勢、政策脈絡和發展方向,才能沉著應對新挑戰、搶抓發展新機遇。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