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決不允許黨性和人民性“被對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1 14:46:29


 
  二、人民性不能成為個別人忽悠人民的抽象口號

  人民性的問題,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個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講人民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人民性做出了精辟的概括: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鬥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可以說,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性原則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1839年,馬克思第一次提到人民性,並把人民性和人民兩個概念聯繫了起來。1842年,馬克思在《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中使用了人民性的概念,認為自由報刊應該具有人民性並體現人民精神。他指出:“自由報刊的人民性(大家知道,就連藝術家也是不用水彩來畫巨大的歷史畫卷的),以及它所具有的那種使它成為體現它那獨特的人民精神的獨特報刊的歷史個性——這一切對諸侯等級的辯論人說來都是不合心意的。”並且,他十分重視報刊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強調人民的承認、支持是報刊得以存在、發展的重要條件。他認為,優秀的人民報刊是把“個人同國家和整個世界聯繫起來的有聲的紐帶”,是一種“國家精神”,是“和諧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報刊。1851年10月,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不僅再次談到人民性,而且提到了人民性的原則,特別指出:“大多數人從此就聯合起來了,於是愛·梅因就可以在《紐約州報》公布一個大秘密:現在已經發現德國未來運動的意義,這就是人民性的原則。”

  毛澤東同志不僅特別重視黨性問題,也非常重視人民性問題。始終堅持人民性是毛澤東思想最鮮明的特色之一。他提出並得到全黨公認的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向全世界宣告了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一的。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一的,不僅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而且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他的人民性思想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體現出來了,其中《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體現得比較明顯。在黨的七大上提交的書面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闡述黨的施政綱領時,他強調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師,人民的科學家、工程師、技師、醫生、新聞工作者、著作家、文學家、藝術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等“必須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從事艱苦的工作。”1958年8月,在審閱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文教小組組長陸定一呈送的文章《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時,毛主席特意加上了兩段文字,並在所在文字的開頭就強調“中國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人民性的概念,並結合孔子、孟子、荀子、屈原、司馬遷、王充、關漢卿乃至孫中山等人的思想加以闡釋。同時又強調與以往幾千年的教育不同的“社會主義教育乃是工人階級手中的工具”,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對人民性的概念進行了深入剖析,這應該是他第一次直接使用人民性這一概念。可以說,在毛主席的很多著作中,都閃爍著人民性的思想光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