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北溪2號”看美俄“歐洲能源戰略博弈”及其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2-12-31 00:18:28


“北溪2號”揭開了美俄歐洲能源新一輪戰略博弈。
  中評社╱題:從“北溪2號”看美俄“歐洲能源戰略博弈”及其影響 作者:王玫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研究生

  【摘要】冷戰後全球新能源格局逐步形成,其中歐洲能源供給與需求結構狀態決定了歐洲成為俄美能源爭奪與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對象。俄羅斯豐富的油氣能源資源與歐洲龐大的能源消費市場的高度互補性促成俄歐能源合作新發展。《哥本哈根協議》的達成與各國能源戰略的調整,特別是歐盟接連出台一系列新的能源戰略與政策,加劇了美俄的歐洲能源戰略博弈,抵制與制裁“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就成為美遏制俄對歐能源影響與融入歐洲的重要目標。俄烏軍事衝突的爆發、美歐對烏龐大軍援經援與對俄羅斯能源、貿易、金融等經濟制裁,對歐洲能源供需結構與歐洲地緣政治格局甚至全球能源格局與國際關係形勢產生重大影響。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俄烏軍事衝突爆發,隨後美歐對俄羅斯實行能源、貿易、金融等全面經濟制裁,進而衝突效果外溢,引發嚴重的歐洲能源危機,進一步加深了美俄在歐洲能源與地緣戰略博弈。9月27日,受俄烏軍事衝突影響、命運多舛的“北溪2號”(包括“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意外受到人為破壞發生洩漏,這個深受地緣政治影響的跨境跨國重大燃氣管道項目再次受到全球關注,進一步強化了美俄歐洲能源與地緣政治博弈,美國成為最大贏家,歐洲成為最大輸家,俄羅斯則有失有得,而且對歐洲與世界能源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冷戰後全球新能源格局的形成與美俄“歐洲能源戰略博弈”的展開

  能源尤其是石化能源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冷戰後,隨著俄羅斯加大油氣開發與能源出口的增加,世界逐步形成一個新的能源格局:中亞、中東、北非這些傳統的油氣產地,再加上俄羅斯,這些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區構成了當今所謂的世界“能源心臟”。全球能源消費市場則分為兩大塊:一是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和歐洲大陸,這些地方緊鄰“能源心臟”;二是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亞,這些地方則遠離“能源心臟”。

  歐洲的能源供給與需求結構狀態決定了歐洲成為俄美能源爭奪的重要市場。目前歐洲能源結構是石油產品占37%,天然氣占24%,可再生能源占17%,核能占13%,固體化石燃料占12%,但歐洲自產能源比例較低,占42%,進口能源占了58%(2020年),歐洲對能源進口依賴嚴重①。相應的,俄羅斯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全球約21%的天然氣儲量與約5%的石油儲量,而歐洲這兩項能源儲量分別衹占1.7%與0.7%。這種能源供需結構是俄德推動“北溪2號”這一跨境天然氣項目的關鍵所在。2022年俄烏軍事衝突前,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其中化石燃料占54%,天然氣占43%。2021年,歐盟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達到1550億立方米,占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5%,可見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甚高②。

  橫跨俄歐的“北溪1號”建設時,美國并沒有明顯的抵制舉措,但“北溪2號”啓動後美國開始強烈反對。這與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簽署有直接關係。

  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哥本哈根協議》,各國達成減排共識,傳統的煤炭與石油能源受到一定影響,清潔能源天然氣需求上升,這自然影響全球能源供需結構的變化與不同國家的利益,也開始成為國際能源博弈的新焦點。以前不曾受美國關注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受到美國的格外注意,并開始了遏制之路。

  《哥本哈根協議》的達成與各國能源戰略的調整,特別是歐盟接連出台一系列新的能源戰略與政策,加劇了美俄的歐洲能源戰略博弈。2010年10月,歐盟公布《能源2020戰略》,提出未來10年歐盟的五大優先發展事項:有利利用能源,實現節能歐洲;確保能源自由流通,建立泛歐綜合能源市場;為歐洲人民創造最高水平的能源安全和保障;擴大歐洲在能源技術和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加強歐盟能源市場的外部維度。隨後歐盟又於2011年公布《2050年能源路綫圖》,重點是探索歐洲能源系統減碳途徑,提出許多可行性措施,如發展再生能源、中短期內用天然氣替代煤炭,重視核能等。2014年5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新能源安全戰略,強調加強歐洲的能源韌性,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2015年2月,歐盟在能源安全戰略基礎上又發布了能源聯盟戰略,提出幾個發展方向:加強歐洲國家間合作,能源來源多樣化;建設一個完全一體化的內部能源市場;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降低排放,并推動就業增長;保持歐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地位;支持低碳和清潔能源技術發展。可以說,近年來歐盟非常重視能源來源與能源安全問題,其中2015年至2022年就發布了六份能源聯盟現狀報告。

  由於減碳目標與壓力,屬清潔能源且儲量巨大的天然氣成為最受關注的能源選項,俄羅斯是全球天然氣儲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則是全球能源影響最大而且成為天然氣新的重要供應者,自然天然氣成為美俄在歐洲能源博弈的焦點。

  歷史的巧合在於,2009年美國頁岩氣的開發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同時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美國也逐步從能源消費大國轉變為能源消費大國與能源出口大國,由此,美國開始遏制俄德主導的俄歐“北溪2號”項目。

  與過去控制石油產地做法不同,美國要擴大出口天然氣,就要開拓新的消費市場,與俄羅斯爭奪天然氣消費市場不可避免,天然氣消費大市場歐洲就成為美俄爭奪的焦點。

  天然氣通過管道運輸快捷與便宜,是最優選擇。俄歐“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就成為牽動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能源運輸管道。1995年,俄羅斯與德國提出推動“北溪1號”設想,不僅是亞歐大陸內部一項天然氣管道項目,也是牽動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一環。“北溪1號”於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在正常情況下向德國和歐洲國家每年提供約550億立方米天然氣。

  這一管道的成功,俄歐獲益巨大,便於2012年開始籌劃跨境長度達1224公里、運輸規模更大、效益更好的“北溪2號”。依規劃,“北溪2號”將對歐洲帶來巨大能源與經濟效果:歐洲進口天然氣的價格將下跌13%,每年為歐洲消費者節省約800億美元,創造近6萬個工作機會。其中,歐洲經濟大國德國是“北溪2號”歐洲方面的主導者,也是最大收益者,新管道將會對德國輸氣量增加1倍。同時,俄羅斯將成為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供應者,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增強,也就預示了俄羅斯對歐洲經濟影響的強化。這當然不是想長期控制歐洲的美國所樂見與接受的。

  此時“北溪2號”就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堅決封殺。於是這一項目啓動後,美國先是以“北溪2號”管道損害烏克蘭利益為由,呼籲歐盟停止這一項目,隨後又開始鼓吹歐洲“能源安全”存在風險,警告歐盟能源進口要多元化,否則這一項目會讓歐洲能源的安全被俄羅斯所掌控。由此揭開了美俄歐洲能源新一輪戰略博弈。

  二、美國抵制“北溪2號”背後的歐洲能源戰略布局

  美國一直在政治、安全、經濟、能源等領域全面控制歐洲,同時限制俄羅斯接近歐洲,阻撓俄融入歐洲,在能源方面采取兩大舉措。一方面直接阻撓俄歐天然氣管道建設;另一方面加強美國長期控制的中東歐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弱化俄歐能源合作。因此,有學者稱“北溪2號”曲折發展過程的背後始終是一場美國參與的“暗戰”③。

  首先,美國對俄歐推動“北溪2號”的干預、制裁與阻撓。美國一直與俄羅斯展開長期的戰略博弈,尤其是近年在歐洲能源市場的爭奪更為激烈,對俄歐北溪天然氣管道建設一直高度關注,而且也不斷調整戰略與策略。如果說美國對“北溪1號”項目衹是關注、未直接衝擊美國利益而沒有采取遏制行動的話,那麼對“北溪2號”項目從一開始就表達了強烈反對立場,并以制裁作為首要對外能源戰略。

  2017年,美國政府公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提出美國將首次成為能源主導國,能源行業的發展是美國未來幾十年繁榮、安全和強大的基礎。2018年美國首次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開始極力尋求新的天然氣市場,歐洲成為必爭之地。美國對歐洲推動“北溪2號”建設開始提出明確警告。2018年3月,美國政府官員希瑟·諾爾特提出了美國對此項目不滿的明確表示,聲明美國有充足且正當的理由按照《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北溪2號”參與者進行制裁。從該年7月起,美國部分立法機構官員陸續打著“確保歐洲能源免遭侵犯”的名義,打算就“北溪2號”項目進行制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包括S.704,H.R.1453,H.R.1081,H.R.1616,H.R.3206等。上述法案的內容要求對提供船隻、鋪設從俄羅斯通往歐洲的能源出口管道的所有外國人(不論身份)采取相應制裁措施。2018年底,一項兩黨決議在美國立法機構上獲得通過,旨在抗議“北溪2號”項目建設,游說歐洲有關國家加入美國行列,并要求白宮對參與該項目的實體強加制裁④。

  時隔不久,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該法律文件第7503條明確提出對俄羅斯“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實施制裁,而且制裁矛頭直指所有捲入與此天然氣管道項目相關企業,其中規定特朗普政府有60天的時限來確認和羅列正在建設該項目的各類行為體,包括美國有權收回并注銷涉事企業或個人的赴美簽證、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或商業利益等。從法律程序上看,該法案可視為美國發出的最有效力的制裁舉動,它直接增加了“北溪2號”項目的建設難度。

  其次,美國支持中東歐能源基礎設施互通,對衝與遏制俄歐能源設施聯通建設。中東歐大多數國家因經濟利益、歷史原因與政治安全對俄羅斯持排斥立場,反對“北溪2號”。2016年8月,10餘個中東歐國家在歐洲東南部的杜布羅夫尼克舉行了一次盛大且隆重的領導人峰會,“三海倡議”合作機制由此誕生⑤。這一合作機制的要義是加強毗鄰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的中東歐國家之間包括能源在內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合作,旨在加速推進區域間及國家內部經濟與社會穩定進步。在該地區合作機制成立後不久,美國聞風而動,進而瞭解到這一占據關鍵制動點的機制所具備的能源戰略價值和所蘊藏的地緣政治價值,便很快參與其中。次年夏季,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波蘭首都舉行的第二屆高峰論壇時表示,美國將會對更完善的以能源產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大力支持,“爭取實現部分區域能源多樣化”。2018年9月,美國能源部長佩里在“三海倡議”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倡議美國將在“跨大西洋能源合作夥伴關係”的基礎上與歐盟委員會展開聯合,推動私人部門投資與“三海倡議”能源項目緊密對接,并就立陶宛克萊佩達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多個針對能源的合作項目表達了美國保證積極扶持的態度。

  再次,在天然氣領域給歐盟提供新選擇。近年來,美國通過支持歐盟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力推銷LNG(液化天然氣)的方式,試圖為歐盟提供俄羅斯天然氣以外的供應渠道,成為歐洲天然氣市場另一大供應源。鑒於俄羅斯“北溪2號”項目強大輸氣能力,美國爭取一切機會向歐洲國家推銷其生產的LNG,以減弱“北溪2號”項目的衝擊和影響。特別是美國不斷鼓動德國、克羅地亞、波蘭等歐盟國家創設方便與美國對接的LNG接收站。此外,美國在特朗普任內還派出高級官員如國務卿蓬佩奧、能源部長佩里等人多次訪歐,就歐盟購買美國LNG一事開展游說。美國能源部副部長布勞伊萊特於2019年年初時還透露,美國正極力規勸其中東盟友卡塔爾向歐洲增加LNG供應,從而抵消歐洲和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情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