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蔣介石晚年曾堅決鎮壓台獨分裂勢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4 17:32:02


 
  從李登輝開始,台灣的教育文化就不斷往“台獨”的道路上推進。早在1995年,台灣“教育部”就決定把“政府立足台灣的政策充分反映在課程設計上”。“教育部規定:小學階段開設《認識台灣》課程。為什麼小學要開設《認識台灣》課呢?”李登輝解釋說:“我要國民小學教育裡多加些台灣歷史、台灣地理,以及自己的根等等課程。”範希周主編:《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第102頁,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在李登輝影響下,“台灣意識”、“台灣精神”、“台灣生命共同體”等“脫中國化意識”,不是“中國的台灣”之類的思想,在編寫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主持《認識台灣》一書的杜正勝提出所謂“同心圓概念”,主張以台灣為主軸,結果教材中極力鼓吹“我們都是台灣人”,宣揚“台灣魂”,把“中國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等名詞統統删去。《認識台灣》內容包括台灣歷史、台灣地理、台灣社會三部分。中學階段側重台灣歷史文化教育,將《認識台灣》作為中學本土化教育的教學範本。2002年12月底,台灣初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決定,在九年制教育階段,“社會領域”加入台灣史地教學,並把初中小學語文領域綱要中的“鄉土文學”更名為“台灣文學”,在“社會領域”能力指標“認識中國歷史發展……”後面加上了“及其與台灣關係的流變”的文字,以凸顯“本土意識”。審議委員會還決定,將“台灣史地”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由B級提升至A級,並加強台灣史地在九年制教育中的比重。在高等院校,各大學研究所設立“台灣文學系”,而把中國文學的內容判歸到“外國文學系中去”。從2002年秋季開始,台灣初中取消歷史課,取而代之的是由民間編寫、版本繁多的“社會科”,其中幾乎沒有任何中國歷史的知識。2004年11月9日,台灣“教育部”在網上發布公告了全新的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將中華民國史割裂,以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為界,1945年之前列入中國史,之後列入台灣史,各自獨立成册。現行的高中歷史課程中,台灣史僅占21%,預計在2006學年實施的新歷史綱要中,台灣史的分量增加,與中國史,世界史各占1/3。台灣《聯合報》,2004年11月10日。此間,台灣“考試委員”林玉體宣稱2005年由他主考的台灣公務員考試,史地科目“只考台灣,不考中國大陸”。台灣《聯合報》,2004年10月15日。

  共同的歷史認同是國家統一的基礎。被賦予政治意義的教育本土化的舉措正是從“改造歷史”著手,從青少年做起,試圖從根本上改變台灣新一代的歷史認同與國家認同,這與過去日本統治台灣時“亡國去史”的手法如出一轍。台灣教育本土化的許多訴求都打著“愛台灣”、“培養鄉土情懷”的幌子,實則他們的目的就是要以“台灣意識”、“台灣主體”取代“中國意識”與“中華民族”,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

  其三,在文化上主張多元化,貶低中華文化對台灣的影響,大搞“去中國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