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朝鮮導游1秒變臉:嚴詞命令中國遊客看錄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8 17:47:36


朝鮮突出政治與軍事。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崔導是我們團隊的導游,30多歲,高大帥氣,在中國留過學,一口流利的東北口音普通話,乍一見他,會以為他是咱中國人,不過他胸前的徽章告訴你,他是個朝鮮人。導游都是見過世面,性格開朗侃侃而談的,即便是朝鮮導游也不例外。從海關開始,這一路看過來,那些普通的朝鮮人都背負沉重,行色匆匆,寡言少語,相比較,崔導顯然活躍得多。

  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報道,一上大巴,我們和崔導的無障礙交流便讓整個車廂充滿了歡笑。我對沿途漫山遍野的玉米產生了好奇,既然有這麼多一望無際綿延不絕的玉米,為什麼朝鮮人還會餓肚子?考慮到主人的尊嚴,我換了個方式問:“這麼多的玉米是人工種植還是機械種植的?”崔導告訴我:“大部分是人工,小部分是機械的,因為機械要用油,朝鮮缺石油。”“可是這麼大面積的種植,人工好像種不過來吧?”“農忙的時候,城市機關人員都會下鄉幫忙的。”

  有人問:“你的月薪多少?”“相當於你們的中等水平吧。”“朝鮮有沒有自由市場?”“很少。”“你對中國的改革怎麼看?”“很偉大的國家,領土廣闊,政府能讓人民過上富裕生活。”你可以看到,我們的提問不尖銳,崔導的回答很圓滑,這讓我們有了一個和諧的旅程。

  這天我們參觀的是“普韋布洛”號,這艘1968年入侵朝鮮領海時被捕獲的美國間諜船一直作為朝鮮的戰利品供世人參觀。正值盛夏,烈日炎炎,船艙內更是悶熱難擋,而女講解員和艙裡的戰士還穿著厚厚的正裝。我們大汗淋漓地隨著講解員一路參觀了彈痕累累的武器庫和情報綜合室密碼室等各種功能艙室,最後都衣冠不整地聚在了大廳。當講解員準備播放“普韋布洛”號事件錄像時,我們卻一個不落地紛紛逃出了船艙。

  下得船來,在外面等候著的崔導看著我們,詫異地問:“怎麼回事?這麼快就出來了?沒看錄像嗎?”大家邊狼狽地擦汗邊喃喃解釋“太熱了裡面”……崔導先是聲音鄙夷:“太熱了?”“是啊,像個蒸籠似的。”然後目光藐視:“這就算完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