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陸媒體如何解釋台灣學生“占領立法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1 09:39:06


 
  可見,第一、二類參與者還是比較明晰的了解自己關注點的,訴求也比較清晰。而相對於第一、第二類參與者對《服貿協議》爭議的了解,第三類則就相對盲從。其中很多人甚至根本不了解《服貿協議》的來龍去脈,只是借此反對馬英九政府或純粹彰顯自己“反對者”立場。甚至有些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以在社交網絡上表現出自己“很酷”。

  其實,對兩岸《服貿協議》的爭議主要在對台灣保護的夠不夠

  《服貿協議》意在開放兩岸市場,促進雙方服務貿易的發展

  此次處於爭議漩渦中心的《服貿協議》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簡稱。《服貿協議》內容包括條文、特定承諾表(市場開放清單)及關於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等部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開放市場,推動兩岸服務貿易正常化,加大業者交流合作和市場規模,並減少限制性措施,

  總體看,此次《服貿協議》中是大陸讓利,而爭議點則主要在對台灣經濟保護的夠不夠

  從本次協議兩岸相互開放的項目來看,台灣對大陸共有64 項開放承諾,其中只有37項是新增或擴大開放陸資投資的項目。大陸對台灣則有80項開放承諾。在《服貿協議》的支持者看來,這些項目有大陸的妥協成分。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就指出:從服務貿易協定的內容看,表面上台灣64項市場開放的承諾,但其中有27項是已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專案, 反倒是大陸不計較台灣加諸的不對稱待遇,仍給予台灣80項高於WTO的開放承諾,是立足於對台“讓利”的思維。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也曾撰文表示,大陸方面開放內容均超出在WTO所作承諾,其中66項等於或優於《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待遇;而台灣方新增或擴大開放項目(非金融的28項及金融9項)均未超出台灣慣常對外資來台投資的待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