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神舟十三號搭載的作物種子順利出艙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16:59:37


 

  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太空育種最大優勢在於空間誘變材料的變異率高、育種周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制出高產、早熟、抗病等性狀優良的種質資源。

  “以前想找到一個新的育種材料,可能要歷時十年、二十年,甚至得翻山越嶺尋找自然突變植株,而航天任務能在相對短時間裡帶回大量突變材料。”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原航天生物總工程師趙輝說,航天誘變為育種家們提供盡可能多的基因源材料,為育種按下“快捷鍵”。從安全性上來說,沒有導入任何外源基因的太空育種與常規輻射誘變育種,二者都是植物自身的基因組序列發生改變,培育出的產品都一樣安全。

  “我們做太空育種主要是考慮中藥材傳統選育耗時長,成本也高。”李榮福說,中藥材是雲南的重要產業,但其品種選育技術較傳統農作物而言相對滯後。在中藥材需求量不斷增加、野生藥材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太空育種技術能加快品種選育和人工規模化種植進程,豐富中藥材種質資源庫,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

  不過,航天誘變和“開盲盒”有幾分相似。“在誘變過程中,種子的遺傳物質為什麼變、什麼時候變、變成什麼樣,這其中存在著極大的隨機性和不可控性。”趙輝說,在實際培育前,誰也不清楚種子存在怎樣的突變。但整體來看,在太空環境中種子可能出現的變異幅度大、突變點位多,變異穩定性更強。

  誘變具有隨機性,性狀可好可壞,因此地面選育很關鍵。地面選育需要進行多代篩選培育、優中選優,歷時短則三五年、長則十餘年,最終由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天選之種”才算得到認證。

  “從種子搭載返回到地面種植,再到培育出新品種,不同植物的育種年限不一樣。按照育種程序,培育出一個紫花苜蓿新品種需要10多年時間。燕麥是一年生植物,時間會減少2到3年。”楊紅善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