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神舟十三號搭載的作物種子順利出艙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16:59:37


 

  以中藥材滇龍膽為例,“從2013年6月神舟十號飛船搭載滇龍膽籽種開始,組培、選育、擴繁、栽種實驗過程歷時7年,終於篩選出優質、高產、高抗性的‘滇龍膽航天1號’、‘滇龍膽航天2號’、‘滇龍膽航天3號’品種,獲得了國家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認定。”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說。

  我國太空育種始於1987年,目前已培育出260多個品種,年推廣面積4000多萬畝,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00億元

  “載人航天工程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又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國計民生密切關聯。”神舟十三號返回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在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發布會上說。

  航天服務於國計民生,育種便是其中的典型。1987年8月5日,我國第九顆返回式衛星搭載著精挑細選的小麥、水稻、青椒等百餘個品種的農作物種子,順利完成了首次“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後,它們被分發至各地科研機構。經過雜交選育,這批種子中培育出了大豆“鐵豐18”、棉花“魯棉1號”等一批獲得國家發明獎的優良新品種。

  此後,種子便成了航天器的“常客”,品類既包括農作物、油料作物等的種子,也包括不同地方主栽特色品種和稀缺物種的種子。去年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一同著陸的還有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種子,石斛等中草藥種子,以及大豆、馬鈴薯、甜瓜、葡萄、蘭花、玫瑰花等水果花卉種子,甚至還有窖泥、酒曲等微生菌。

  天上的育種試驗不斷,成果顯著。神舟八號為了驗證高等植物在空間環境下的開花結實過程,設計搭載了《番茄試管苗空間開花結實》實驗裝置,8個番茄蓓蕾5株開花結果,在國際首次實現了太空空間植物開花結果。天宮二號進行了高等植物培養實驗,首次在太空獲得了擬南芥開花基因啟動子控制的綠色熒光蛋白實時圖像,為未來建立以植物為基礎的空間生命生態系統和提高系統的生產效率提供依據。這也是我國首次成功進行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培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