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復旦發展研究院探索高校智庫建設新路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6 00:33:54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上海論壇2016年年會”將於5月召開,作為承辦單位,復旦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忙碌著。

  更多忙碌已成日常——每月發布一期“復旦-ZEW經濟景氣指數”,為中國經濟中短期變化提供預測;每月出版三本《中國觀》雜誌,匯聚中外智庫對中國發展的分析研判;兩會熱點解讀、“人機大戰”透視,一項項研究第一時間報送決策層或見諸報端,充分發揮咨政啟民功用。

  伴隨著智庫建設熱潮在中國逐漸興起,起步於1993年的研究院不斷開拓,屢創佳績。

  如果說智力報國的傳統、敢為人先的勇氣是研究院最深厚的根基,那麼體制機制的創新與大量成果的湧現,便是它最“亮眼”之處——將全校十餘個跨學科研究機構匯聚到統一平台中,協同開展戰略和對策研究,“以國家需求推動學科整合,以學科整合貢獻國家發展”,探索出了一條高校智庫建設之路。 
敢為先 成果豐

  ——“為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走出新路”

  1993年2月12日,復旦發展研究院成立。時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徐匡迪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時任復旦校長楊福家擔任院長。同年10月,研究院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

  為何要舉全校之力成立這一機構?“主要有三方面考慮:改變高校文科研究長期以來忽視解決實際問題的傾向;建立有別於傳統模式的高效運作機制;挖掘出知識分子蘊藏著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時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徐桂華回憶。

  在設立基金會的啟事中,有這樣一段適用至今的定位標準:“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的‘智囊團’,既能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又能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同時也為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創造經驗,為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走出新路。”

  中國的問題,單槍匹馬地研究只能是管窺蠡測。世界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當代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一批研究機構被納入研究院架構中來。王戰、姜義華、李良榮、俞吾金、沈丁立……各學科老中青學者自覺架起學術梯隊,為研究院奠定堅實基礎。

  價值取向一開始就被明確強調。“考慮問題必須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的核心觀念。”復旦歷史系教授姜義華回憶。

  在“國家利益”四個字指引下,一批批精品成果迅速湧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