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韓國學者李熙玉對中評縱談東亞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7 00:08:42


李院長辦公室裡大大的“虎”字。(中評社 林艶攝)
 
  中評社記者:您認為,韓日關係難以修復的最大原因是什麼?

  李熙玉:我認為韓日關係基本上(都是自主國家)在安保問題上有合作的空間,但是歷史上的問題很難解決。韓日關係里,歷史問題不是歷史進步(history progress),而是本體安全(ontological security),一種存在主義式的安保或者說安定感。即,這已經成為一個原則性的問題,這樣的原則性問題,不是通過安保和歷史交換,或者通過經濟和歷史交換等協商和對決的方式就能夠解決的。

  因此,歷史問題是對韓日間經濟問題或安保問題也產生重大影響的核心因素。樸槿惠總統對此也說過‘加害人與受害人是經過千年也不會變的’。在政治上領導人發表過的言論是無法收回的,在政治學上稱為“觀眾成本(Audience cost)”,這既適用於安倍首相也適用於樸槿惠總統,所以在現實上這是很難解決的問題。

  中評社記者:中國漁民同韓國海警的摩擦由來已久。您認為,這個問題會損傷兩國關係嗎?兩國應該如何阻止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李熙玉:中韓關係已經得到全方位發展,類似漁民事件的發生也是很自然的現象。我認為這應該從實務方面來解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危機管理系統的良好運行,但對於漁民問題,韓國與中國還存在認識上的差別。

  中國的地方政府也在管制漁民們的非法作業,也存在不能有效解決漁民生存權的問題。從韓國的立場來看,全球變暖而導致漁場變化,使得捕魚量大大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非法捕魚作業,使得韓國漁民的生存權受到更大的威脅,所以才會不斷發生衝突。

  問題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生暴力現象,這些暴力事件,中國由於中國漁民的死亡而認定為是領事事件,韓國方面則主張依法處理。我認為這樣的事件完全可以通過領事合作來解決,以防止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這樣的問題不會對中韓安保關係或者政治合作關係產生較大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第三屆首爾防務對話與東亞安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