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智庫:冷戰後美國生物安全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2-11-09 00:03:34  


 
  1998年5月22日,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給美國所有武裝部隊(包括現役和後備役)的軍人接種預防致命的炭疽細菌的疫苗。他還要求美國保持在生物技術研究與發展方面的領導地位。美國軍隊開始實施一項耗資3.22億美元的計劃,儲備另外18種疫苗,其中包括一種預防天花的疫苗。1999年,克林頓政府要求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把用於防生物戰研究的經費增加70%,達到每年1.46 億美元。美國會批准撥款5100萬美元,開始建立美國內藥品和抗生素的儲備。

  (二)小布什政府生物安全戰略

  美國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又稱為小布什)政府於2001年上台。“9·11”事件發生後,出於美國國家安全和反恐戰爭的需要,小布什政府逐漸形成了以單邊主義為核心的“布什主義”,主張美國“運用自己軍事、政治和外交等力量去應對來自世界上的威脅、承擔全球責任、去塑造未來格局”。在生物安全方面,小布什政府認為美國面臨的主要威脅從生物武器擴散轉變為生物恐怖主義,更加重視防止生物恐怖威脅。小布什政府對美國生物安全戰略做了重大調整,是冷戰後美國生物安全戰略的重大轉折點。

  其一,退出《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談判。2001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簽署國在日內瓦就公約的核查措施達成協議,並擬定了包括核查措施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議定書,計劃在2001年11月完成最後談判,並簽字生效。但美國政府評估小組2001 年5月在《公約》議定書草案中找出38個問題,並認為其中有5-6項相當嚴重。2001年7月25日,小布什政府明確表示反對根據《禁止生物武器條約》建立核查體系。對於採取這種立場的理由,2002年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約翰·博爾頓表示,首先,生物武器與核武器不同,是無法驗證的,生物武器的製造材料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其次,生物研究具有雙重性,既可以用於和平目的,也可以用於戰爭目的,公約核查議定書草案極大可能洩露出企業商業秘密,損害美國國家安全;最後,草案可能會被別有用心人利用,如伊朗、伊拉克等國可能以公約締約國的身份,要求獲得有關生物研究的技術和設備,用於研製生物武器。〔4〕

  其二,大力推動生物防禦以應對生物恐怖襲擊危險。2001年“9·11”事件以及持續數周的“炭疽病毒”生物恐怖襲擊後,美國政府越來越擔心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有可能使用生物武器來攻擊美國,更加重視防止生物恐怖威脅。小布什政府於2002年12月11日發布了《打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戰略》報告,強調美國政府應當執行強有力的反擴散政策,防止恐怖分子獲取此類武器,利用新技術提升情報搜集能力並與盟國開展緊密合作等。〔5〕美國政府於2003年啟動生物監視計劃(BioWatch),最初生物監視計劃在美國30多個城市安裝監視生物恐襲裝備,後期擴大到120個城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