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拜登台海政策為何兩面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3-18 00:03:06  


 
  例如2021年4月28日,拜登在國會發表演講,公然將中國稱為美國“贏得21世紀”的主要競爭對手,將與中國的競爭視為美國外交政策面臨的最大挑戰,承諾美國為此將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維持強大的軍事力量,並聲稱在其任內絕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13〕但是與此同時,為了防止中美戰略競爭徹底滑向衝突與對抗,國務卿布林肯則於2021年5月4日表態宣稱,中美目前並非處於“冷戰”關係,而是競爭和合作並存。中美雙方在多個領域都有明顯的共同利益,對抗、競爭與合作並存,並希望雙方通過對話減少誤會。〔14〕11月2日,拜登總統也公開表示,美中兩國是在競爭,但並不一定是衝突,也沒有理由要發生衝突,並希望確保雙方沒有誤解,沒有意外。在11月16日中美兩國元首視頻會議上,拜登又明確重申,美方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15〕12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雖然聲稱中國憑藉過去20年“極速狂奔的現代化”,正在成為美國在軍事領域“勢均力敵的競爭者”(peer competitor),但是同時也特意強調,美國不想與中國展開新冷戰,也不認為美中衝突不可避免,希望保持兩國國防溝通渠道開放,“建立常識性護欄”以降低衝突風險。〔16〕2022年5月26日,布林肯發表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演講,雖然仍然宣稱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了“最嚴重的長期挑戰”,但同時也重申將與中國進行必要的合作,並強調美國將會極力避免重蹈冷戰覆轍。〔17〕

  具體就美國台海政策而言,雖然“力挺”台灣當局對抗大陸已然成為美國兩黨之間以及府會之間的共識,但是具體審視決策制定和施策力度把握的細微之處,仍可以發現拜登政府對台政策同特朗普政府相較存在一些區別和差異。由於特朗普本人缺乏必要的外交知識和行政經驗,對台灣問題的危險性和敏感性缺乏清醒的認知,尤其是缺乏“紅線意識”,因此其純粹把台灣問題作為刺激、挑釁和打壓中國大陸的工具的做法,使得台海局勢陷入波譎雲詭的高度緊張之中。而相比特朗普,拜登對台灣問題所蘊含的巨大風險的認識和理解更加充分和深刻,“紅線意識”也相對更強,故而極力避免在對台政策上觸碰紅線,以免導致台海局勢失控,更不想因此令美國被拖入一場災難性的戰爭之中。面對中國捍衛國家統一的堅定意志和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拜登上台後的對台政策總體上回歸了較為慎重、穩健的傳統政策軌道,尤其是在一個中國原則這一根本性的“紅線問題”上,一再對中國表示會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不鼓勵“台獨”,而非像特朗普那樣毫無顧忌地恣意妄為。

  例如2021年5月4日,國務卿布林肯明確宣稱美國將始終遵守“一個中國政策”。〔18〕7月6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高級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出席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線上對話會時表示:“我想強調我們的立場沒有改變。它與以前的做法一致。我們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我們確實有一個中國政策。”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完全瞭解其敏感性”。〔19〕在2021年11月16日的視頻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拜登嚴正指出,由於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導致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如果美台繼續“玩火”必將“自焚”。而面對習主席的警告拜登則明確重申,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希望台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20〕2022年2月22日,國務卿布林肯在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就中美關係和烏克蘭問題通話時,為了爭取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支持,布林肯表示美國“反對台獨”,這也是拜登政府首次表態“反對”而非僅僅“不支持”台獨。〔21〕2022年11月14日,在於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中美元首峰會上,拜登總統再次重申一個穩定和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表示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鈎”,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2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