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光遠:東歐危機提醒中國調整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09-03-05 08:21:30  


歐洲銀行業將遭遇來自東歐的新一輪衝擊。圖為法國興業銀行。(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3月5日訊/南方網今天載文“馬光遠:東歐危機提醒中國調整策略”,文章說,從目前來看,歐盟區和東歐以及新興國家,在衰退的程度上可能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重新調整危機應對的方案成了每個國家的當務之急。這意味著,中國在危機應對的政策和目標上也應進行重新評估,及時修正藥方,實事求是地檢討之前公共政策的得失,並及時啟動更大規模的應對預案。全文如下:

金融危機新態勢力促政策變局 

  面對歐美新一輪的商業銀行的倒閉潮和各國政府手忙腳亂的國有化等救助方案,危機的確還遠沒有到劇終謝幕的時候,以致很多悲觀主義者發出了“金融海嘯第二波”的警報。 

  目前來看,雖然近日席捲東歐的危機來勢汹汹,沒有來得及享受加入歐盟好處的波羅的海沿岸諸國甚至有舉國破產的危險,歐盟各國首腦頻頻會晤商議對策,但東歐和拉美近期的危機,我認為是本次金融危機的自然延伸,絕非什麼“第二波”的襲擊。無論從人類反金融危機的歷史還是金融危機本身的演繹規律來說,迄今為止,人類經歷過的比較大的金融風暴,無論是1929年的大崩潰,還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只有金融危機持續時間的長短和危機在國際社會蔓延的程度,還尚未發生所謂更具殺傷力的“第二波”。金融危機的發生,其對金融系統的摧毀基本都是多米諾骨牌式的一次到位,而鮮有連環爆發的案例見底發展的趨勢。 

  但是,歐美的商業銀行困境和東歐的危機,顯然一方面讓本次危機見底的時間更加不可預測,更重要的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顯然遠超之前的預期,我們對全球經濟衰退時間和深度的預測將不得不再次調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預測,全球經濟今年的增長僅為0.5%,這可能是二戰以來最糟糕的表現,甚至不排除負增長的可能。而美國上季度GDP大跌6.2%的事實,更讓相當一部分人丟掉了全球經濟在2009年復甦的幻想,而且,從目前來看,歐盟區和東歐以及新興國家,在衰退的程度上可能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重新調整危機應對的方案成了每個國家的當務之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