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看待反對國企改革的奇異同盟

http://www.CRNTT.com   2012-03-26 09:36:40  


 
  那麼,對市場化態度如此迥異的兩類人,為什麼都反對國企改革呢?從堅持國企是市場化主體者的角度,國企目前許多領域,尤其是所謂“戰略性產業”已占據了壟斷地位,而改革則有可能打破這種強勢。正是出於維護這種既得利益的考慮,他們採取了拒斥改革的立場。其實,央企在市場中表現出的強勢地位,是特殊制度安排的產物。研究表明,在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這兩個最主要的指標上,國企都顯著低於民企。國企的競爭優勢是非市場因素造成的。信貸、項目、資源等,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都因其政府背景而總能獲得特殊的關照。
 
  在反對市場化改革的人看來,國企的任何市場化改革都是不可接受的。他們把“降低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的比重”等同於私有化,等同於“賣給或者廉價送給以外資為主的私營企業”,等同於“200個央企高管瓜分30萬億資產”。這種無中生有的引申,顯示的是理論上的貧困。他們對於國企的現狀特別隔膜,他們看不到,國有部門,特別是國有壟斷部門,已經形成了顯著的既得利益,作為全民財富的國有資產,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使用者的占有物。這是造成當前貧富分化的一個原因。

  擔心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權貴攬買賣”,是有一定根據的。但是,不改革就能避免這種危險嗎?目前,在國有部門周圍,已經滋生了龐大的裙帶網絡,只有改革才能革除這些弊端。
 
  國企改革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改善市場結構,完善市場體制,使之更具競爭性和效率,使市場建立在更為公平的基礎上;二是使國有資本更好地惠及國民,例如,通過上市,國有資產實現了資本化,流動性更強;劃轉國有資產或國有股份給社保基金,可以提高全民保障水平。以目前央企的規模和實力,完全可以為全體國民養老、社會保障、醫療等福利的改善做出更大貢獻。國企改革,將帶來公眾財富的普遍提高。
 
  上述兩類反對者都應當支持國企改革,而不是反對。
 
  國企作為全民的資產,其改革應當成為公眾話題,通過自由而理性的討論,使各方立場得到澄清,而不是罩上意識形態外殼,扣帽子,打棍子,動輒上綱上線。這種“文革”遺風,在國企改革問題上,只會對既得利益者有利。借助意識形態,既得利益者掩飾了真正的動機;沉溺於意識形態的人,迷失了自己真正的利益。如果這種奇怪的聯盟阻止了改革進程,扭轉了改革方向,真正受損的只能是國家和國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