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緬懷汪道涵高舉理性旗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00:19:04


胡凌煒
 
  胡凌煒:汪老的研究和思考方法值得學習和借鑒

  現在兩岸形勢面臨嚴峻挑戰,我們回顧汪老當年對台灣問題的處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尤其重要的是,我們更多的是要思考借鑒汪老在兩岸關係面臨危機時的處理方法和研究思路。汪老提出的一些思考理論,能夠被大陸和台灣兩邊所接受。在我看來,他主要有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第一,汪老對台灣形勢有客觀的和實事求是的理解。他能夠擺脫大陸體制的約束,從台灣的實際、兩岸關係的實際和從大陸的根本利益角度去思考問題。

  我們現在同樣面臨怎樣看待待台灣形勢的問題,目前台灣問題帶來四個挑戰。一是,台灣社會轉型和台灣社會本土化。應該看到,馬英九執政後暫時終止了台灣的社會轉型。他從法律層面強調行憲比修憲更重要,從社會層面阻止了台灣的“去中國化”。如果“去中國化”導致台灣本土意識上升,和大中國的意識呈現對立狀態的話,兩岸關係就會面臨挑戰。同樣,修憲問題和法律問題,也會挑戰大陸的底線。

  二是,如果民進黨上台,可能會基於以上兩個方面,再次開啟馬英九暫時終止的台灣社會的本土化轉型和民主化轉型,並推動它們走向極端。也就是說,未來台灣的本土化很可能會距離大中國意識越來越遠,台灣的主體性可能會進一步上升,甚至會與中國意識呈現對立,這就營造了兩岸關係對立緊張的社會氣氛。

  三是,“修憲”問題有島內社會的需要,但民進黨會不會借“修憲”來夾雜他們的“台獨”理念,把“修憲、憲改”問題再次炒熱,也是未來面臨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