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緬懷汪道涵高舉理性旗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00:19:04


 
  其次,是汪老提出的“共同締造”思想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如何堅持、發展與完善的問題。汪老的“共同締造”思想提出於上個世紀末,開始時也遇到重重阻力,在大陸內部有不同的聲音。但在經歷了民進黨執政期後,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艱難狀況,大陸內部逐漸統一了思想,認識到“共同締造”思想包涵的深遠意涵。以此為思想基礎,在總結各方面經驗教訓後,提出了符合兩岸關係發展實際情況的“和平發展”思想,並建構了和平發展思想體系和相應的政策制度。一方面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並聯合國際社會共同“反獨”,給台灣劃出了紅線;另一方面,透過大力推行兩岸民間交流交往,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讓台灣民眾看到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和平發展政策的提出、制定與推行,給當時執政的台獨勢力當頭棒喝,為他們的執政劃下句號;也給國民黨馬英九的上台奠下了深厚的思想、政策和輿論基礎。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在和平發展政策的引導下,兩岸關係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兩岸達成了“直接三通”,三十年的理想一朝實現,兩岸的經濟、文化、社會、人員交流往來取得重大發展,兩岸開始了逐漸融合的進程。

  在兩岸關係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由於台灣國民黨執政當局僅把和平發展視為經濟合作、謀取利益的手段,在享受事實和平的好處後,並未考慮與大陸達成和平協議,以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這一方面是由於來自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對大陸政治社會制度的抵觸,不願兩岸統一。因此,“不統不獨不武”乃成為其主要政策目標,在其政府機構與政策中,仍視大陸為敵,冷戰思維仍大行其道,主導著台灣社會;同時強化台灣主體意識構建,以此與大陸的兩岸融合政策抗衡。而民進黨方面則利用長期的反共教育,將其衍變為“反中”思潮,通過媒體和教育系統,不斷向台灣社會、特別是年輕一代散佈“去中國化”、“同心圓”史觀等台獨思維,造成台灣社會和青年一代的國族認同日益異化。

  其次,是經濟社會問題。由於經濟全球化的演變,台灣的資本和產業外移加速,而島內產業未能實現升級轉型,造成台灣社會分化進一步惡化,貧富不均日趨嚴重,工薪階層薪資水準多年未能提升,台灣社會對於分配正義問題的要求日漸突出,兩岸互惠互利的和平發展紅利未能惠及基層,多年未見的階級矛盾凸顯。在反對黨炒作下,這些問題被簡單地貼上“兩岸權貴勾結”的標籤,將所有問題歸結為“兩岸走近”帶來的市場衝擊,使其打出的“反中護台”口號正義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