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台灣疫情非傳統安全與兩岸抗疫

http://www.CRNTT.com   2022-11-06 00:03:20  


 
  目前,民進黨當局應對這一輪新的疫情,並未提升其應對級別和實施更加有效的應對舉措。對新一輪疫情的認識上不主動、不全面,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迎戰”準備。面對新型未知的“XE”毒株,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執行更加嚴格的防疫政策,反而效仿新加坡等國,實行開放性的管理措施,但又沒有像新加坡那樣做足超前準備就開放“躺平”。在此輪疫情到來時,也沒有及時提醒和引導民眾加強防疫,讓民眾誤以為和之前疫情影響沒有兩樣,放鬆了戒備心態。就在此輪疫情正值確診高峰期和死亡病例不斷攀升時,台灣地區衛生部門卻將“入境”檢疫時間自5月9日開始從14天縮短為7天,而給出的理由是“XE”毒株的潛伏期短且較為溫和。〔28〕在錯誤的時間向民眾釋放了一個錯誤的訊息,對於疫情的過於樂觀和大意心態也凸顯出台灣當局的力不從心和面對疫情“謹慎免疫”的頽勢。此外,由於防疫成本急劇增加,台灣地區防疫管理部門採取所謂的“低社會成本”防疫模式,即感染者“居家檢疫”(stay-home-quarantine)或“居家隔離”(stay-home-isolation)模式,〔29〕但如何確認民眾是否自覺“居家隔離”,台灣防疫部門則沒有給出任何對策,凸顯出對此輪疫情的不夠重視。由於缺乏最基本的居家隔離和救治條件,目前連檢測是否感染的快篩試劑都出現巨大缺口,更不用說其他的醫療物資。一些潛在感染病例成為所謂的“確診黑數”,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反而使疫情擴散加劇。這一系列的壓力和操作,衹能說明民進黨當局對於疫情應對出現了“疲乏”心態,對疫情的威脅產生了“自動免疫”的幻覺,也導致民眾降低了對疫情的戒備心態。

  三、台灣地區面臨的新冠疫情安全困境

  縱觀台灣地區此輪疫情的發展,已然有引爆全島的趨勢。而這其中既有台灣當局麻痹疏忽、疫局誤判、抗疫不力等主觀因素所導致的感染人數激增、醫療資源缺乏的困境,也因台灣地區當前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滯後於疫情變化形勢的制度困境。同時兩岸目前缺乏政治互信也導致難以建立起有效的防疫互助機制。加之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疫情政治化的策略,導致島內的抗疫形勢複雜多變。

  (一)台灣地區公共衛生防疫體系不健全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台灣地區採取各種措施,勉勉強強能夠將疫情拒之於門外。但此次疫情中,台灣防疫部門不僅沒有守住之前的抗疫成績,反而出現了多個防疫節點被疫情突破的窘境,其防疫體系有全面崩盤的危險。一方面,在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的機構建設上,一開始的防疫步伐就滯後於疫情變化的新形勢,出現”抗疫虛弱”的頽勢。在2020年疫情形勢下,台灣地區成立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ntral Epidemic Command Center, CECC),並設有三個等級。因後期島內有確診病例,CECC提升至最高等級的“一級開設”,由台灣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坐鎮指揮。在“一級開設”的組織架構上,分為情報、作戰、後勤三大執行體系,同時在三大執行體系之上設立專家咨詢會議,為疫情防控提供智力支持。〔30〕目前新一輪疫情下台灣地區雖執行的是“一級開設”,但正是在這樣“高標準”的應對舉措下,台灣地區的疫情態勢反而愈發嚴峻。究其原因,正是三大執行體系下各機構的運轉十分“拉垮”。在“作戰”執行機制下,“邊境檢疫組”應當及時對“入境”人員進行病例篩查。但由於執行不力、篩查速度慢、等待時間長,導致大量“入境”人員發生群聚現象,且篩查結果最快需要兩天時間才能查詢,間接導致了後期的社區傳播案例的出現。〔31〕“後勤”機制的執行和運轉也相當遲滯。儘管“入境”後還需在防疫旅館或自費的集中檢疫所進行集中隔離,但島內的公共防疫建設並不完善,很大一部分防疫旅館的防疫水平遠不能達標。一些防疫環節也存在嚴重漏洞,達不到有效防疫的要求,實際上還有造成加大疫情擴散的風險。據統計,目前全台灣現有的防疫旅館數與CECC要求的各縣市50家、全台灣至少1100家的數量相差甚大,滿足率僅0.5%。〔32〕且隨著確診人數的激增,現有防疫旅館和集中檢疫所都已人滿為患,交叉感染風險增大,各地防疫壓力劇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