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台灣疫情非傳統安全與兩岸抗疫

http://www.CRNTT.com   2022-11-06 00:03:20  


 
  當行為體獲取的信息與之前的信息相矛盾時,“他們通常要麼忽視它,要麼發展出質疑其真實性的理由”。〔36〕台灣民眾對於疫情未知性的恐慌,加上當前所接收到的信息與前期真實情況極不對稱。在當前真實信息得以向公眾釋放後,又加劇了民眾進一步的恐慌心理。從而引發了對信息主體或組織的徹底不信任心態,導致整個台灣社會陷入了疫情安全困境的怪圈。這種怪圈從本質上來講,是雙方擁有權力的差異所致,也即是對信息這一資源的掌握和享有的問題所致。因為許多互動行為不僅僅是由於欺騙和信息不足引發的信息不對稱,其中權力以及權力對資源的分配問題是本質的因素。〔37〕台灣當局掌握著有關疫情的所有一手信息,包括每天新增確診、死亡、治愈病例數,醫療機構的運行情況、醫療資源的供需情況,以及對疫情總體走勢的未來評估和預測。這些描述性、預測性信息不僅可以改變民眾的認知態度,而且“這一信息得到廣泛的分享,那麼對其他人很可能改變其行為認知,將影響行為體本身的判斷和最終作出的決策”。〔38〕而決策者和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其冒進和危險政策的制定,而這些危險的政策制定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決策者的權力,而非保護和促進公眾利益的實現。〔39〕因此,為了求得政權穩固,也為了年底“九合一”選舉考慮,民進黨當局自然不會將所有有關疫情的信息向民眾全盤托出,而是有選擇性地向民眾輸出。但“信息的供給和分享是參與過程的一個基本要求”,〔40〕因民眾沒有參與其中而導致疫情失控局面,衹會使民眾因為不瞭解內情而深陷質疑和恐慌。這種違背真實情況、扭曲科學信息的行為最終衹會加深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防疫反感”,台灣地區面臨的疫情安全困境衹會越來越深且難以轉圜。

  (三)藉疫情政治化掩蓋其防疫虛弱

  對於民進黨當局來講,將兩岸間任何事情、任何互動上升為政治議題已然成為其“屢試不爽”的慣用伎倆。通過將此次疫情上升為兩岸間的政治議題,不僅能使台灣地區在一直謀求加入的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問題上有機可乘,還能趁機再次甩鍋大陸,對大陸的抗疫舉措和形勢進行“污名化”。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不僅想通過此次抗疫推動其“低政治”領域議題的實現,更想實現一些“高政治”領域議題的圖謀。以疫情這類傳染性疾病會對人類安全產生巨大威脅為借口,以期為台灣地區參與“國際事務”打開方便之門。民進黨當局便可藉此討論其加入WHO的問題,以及以何種身份加入該組織的問題。借助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態勢,認為防疫不應有“國界”限制,需要全球聯動應對,〔41〕企圖變換各種方式在抗疫過程中尋求政治議題。比如說,就在台灣地區防疫形勢進入“深水區”時,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也於2022年5月22日-28日召開。巧合的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在4月28日匆匆通過對“幫助台灣恢復其在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身份”的一項法案,並已送交拜登簽署以形成立法。該法案的支持者民主黨眾議員格裡·康諾利(Gerry Connolly)稱台灣為全球抗疫的“領導者”,認為“台灣的領導力和對全球衛生安全的貢獻表明台灣應該成為世衛組織中的一部分”。〔42〕美國趕在世衛大會前通過該法案,其政治意涵不言自明。而台灣當局則想借助台灣防疫和WHA召開之機,趁機“揩油”。借助台灣防疫吃緊,博取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同情,進而獲得與國際社會成員接觸的企圖。藉宣傳其所謂的“民主防疫模範”之經驗試圖使台灣獲得與WHO成員國的同等“國際”地位。其疫情政治化、“國際化”甚至“以疫謀獨”的圖謀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間大打“疫情牌”,通過抹黑、甩鍋大陸,對大陸進行“疫情污名化”,以獲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