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魯迅為什麼終生關注國民性?

http://www.CRNTT.com   2014-02-06 10:57:47  


 
首先要啟知識分子之蒙

  但是我們注意到魯迅在批判國民性時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他不僅批判國民性,他更嚴肅地批判知識分子。在他看來,如果要啟蒙的話,首先要啟知識分子之蒙,這一點跟很多以啟蒙者自居的知識分子大不一樣。我還要補充的是,魯迅不但批判國民性,不但批判知識分子,他更把自己放進去,更無情地批判自己。大家讀過《狂人日記》,肯定還記得,他說幾千年的吃人社會最後發現我也在其中,我也未嘗沒有吃過人,所以最後他都歸於自己的一種反省,一種對自己的批判。

  用魯迅的話說,就是要打掉自己靈魂深處的“鬼氣”。我們批判國民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是打鬼,但是在魯迅看來,這個打鬼首先是打自己靈魂的鬼。在這點上,魯迅跟胡適可能有點區別。胡適也是打鬼英雄,但他打的是別人的鬼,是國民性的鬼,而魯迅打得更多的是自己靈魂的鬼。因此,對魯迅來說,批判國民性——“打鬼”不僅僅是一個學理的討論,更是靈魂的搏鬥。

胡適和魯迅與國民性的關係

  最後,我想簡單說一下胡適和魯迅與國民性的關係。我覺得魯迅可能更多的是對第一種國民性的反省和批判,而且是非常徹底地批判,甚至到了完全否定的程度。而胡適雖然也有批判,但更多的是在倡導後一種國民性,就是符合現代化尤其現代政治的國民性,因此應該說更具建設性。

  魯迅對中國的國民性有深刻地認識,比如他的小說《藥》、《阿Q正傳》等很多作品,但這種批判我覺得有誇大的地方,更重要的,我認為沒有指出應當怎樣建設,甚至方向有誤。魯迅是有思想的文學家,而胡適是有思想的學問家,相較而言,學者更重視理性。雖然魯迅的才華是超過胡適的,但是這有點像法國的薩特的才華超過阿隆甚至加繆一樣,按照我的判斷,就是薩特不如阿隆、加繆那麼正確。

  錢理群/演講(本演講辭來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論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