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李家超《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3-10-25 16:12:21


 

  鞏固金融中心競爭力的其他措施

72.* 我們會進一步連繫國內外市場和投資者,打造更創新多元的金融市場,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措施包括:

(i)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全力推動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促進香港股票人民幣計價交易,推動落實離岸國債期貨的措施,豐富人民幣投資產品種類,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ii)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繼續善用前海合作區金融改革創新措施,擴大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的業務範圍,包括推動香港有限合夥基金獲得前海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QFLP)的資格、參與內地私募股權投資,以及在明年上半年內與深圳當局共同設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為促進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合作、金融人才交流等提供建議;

(iii)設立新平台擴闊基金銷售──明年內設立全新的綜合基金平台,擴闊香港的基金銷售網絡,提升市場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及

(iv)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繼“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於前兩年的成功經驗,明年上半年將推出專為綠色金融科技而設的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推動開發科技方案,為未被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拓闊綠色金融科技的生態圈,打造香港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

  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73. 政府會善用香港法律、稅務、專業服務等優勢,發展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措施包括:

(i)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版權條例》的最新修訂已於5月生效,加強數碼環境的版權保護。我們會探討繼續完善《版權條例》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提供的保障,明年進行諮詢;

(ii)推行“專利盒”稅務優惠──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建議,對由專利所產生的合資格利潤的稅率,由現時16.5%減至5%,鼓勵更多創科研發、轉化應用及商品化;

(iii)籌劃專利代理服務規管安排──政府將牽頭積極與各方持份者商討,籌劃設立本地專利代理服務的規管安排,涵蓋專業資歷要求、註冊,以至規管模式和架構,提升服務質素,促進人才培育;及

(iv)加強本地原創作品交易買賣──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會在香港國際影視展、香港國際授權展、香港書展,以及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中加入更多市場交易元素,包括增加商務配對活動、提供更多知識產權貿易的市場資訊和專業服務配套(如法律、調解和仲裁、會計、估值等),加強支援本地原創作品打入內地及國際市場。

  國際航運中心

74. 香港作為自由港,清關快、效率高、國際連繫強,同時擁有優質的船舶註冊和蓬勃的海運業群。政府會繼續鞏固香港船舶註冊的領先地位,打造香港成為領先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大灣區航運協作,措施包括:

(i)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運輸及物流局今年內將發表行動綱領,提升高端航運業務、助力綠色航運轉型、推動航運智能化和數字化,推進大灣區及國際航運界的交流協作;

(ii)推動發展航運高增值服務──運輸及物流局下的“海運及港口發展專員”會統籌政府部門及持份者,以產業導向推動航運發展,尤其海事法律、保險、船舶融資等優勢專業服務,與業界合作發展航運優勢;

(iii)擴大本地海運網絡──我們已為不同海運業服務推行稅務寬減措施,航運業商業主導人和海外航運公司對在香港設立和拓展業務反應正面,投資推廣署會加大招納力度;

(iv)發揮海事仲裁國際地位──香港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全球海運業通用的標準合同中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香港海運服務屬全球前列。我們會與各國際海運組織加強合作,包括深化BIMCO和國際航運公會在港營運活動,強化香港作為國際海運企業及組織走進內地市場的通道角色;及

(v)強化大灣區協作──開展籌辦下一屆“大灣區國際航運論壇”,宣傳大灣區港口群綜合實力,繼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例如珠江西岸城市)加強物流合作,用好港珠澳大橋,便利貨物經香港中轉出口或進口;也會與大灣區港口群共同強化師資交流,提供多地課程,加強海運人才培訓。

  國際航空樞紐

75. 香港國際機場於2022年繼續是全球貨運量第一,凸顯作為國際航空及貨運樞紐的多年領導地位。

76. 政府會繼續與機管局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競爭力,推進三跑道工程和“機場城市”願景下各個項目,包括“航天城”、南貨運區的高端物流中心、智能機場等,拓展核心的客、貨運服務,措施包括:

(i)開拓貨運機遇──機管局在東莞設立以先導計劃形式運作的“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讓內地出口貨物於東莞預先完成航空安檢、打板及收貨後經海路送到香港機場空運出口,免卻重復安檢程序,減低時間和操作成本,效果理想。機管局在2025年底前會完成永久物流園的首階段建設,達至每年可處理達100萬噸貨量。另外,推進國際航空樞紐發展的各項設施正不斷落實,包括位於機場的敦豪速遞貨運中心將於下月開幕。菜鳥網絡牽頭的合資公司亦剛於機場落成高端物流中心;

(ii)汽車自動駕駛接載──機管局會於2025年利用汽車自動駕駛系統,在連接“航天城”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航天走廊”接載乘客,計劃於2028年延伸至東湧市中心;

(iii)增推多式聯運客運服務──香港國際機場正積極推展與珠海機場的內地航空網絡優勢互補,透過“經珠港飛”客運服務,讓內地及國際旅客可經港珠澳大橋穿梭珠海及香港,以“空‑陸‑空”方式經香港國際機場往來內地和全球各地。此後會將這項新服務向更多內地旅客推廣;及

(iv)簡化手提行李檢查──機管局明年起逐步引入“輕捷”系統,出境旅客進行航空安檢時無須從手提行李內取出液體及電子裝置等,安檢過程更快更方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