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李家超《2023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3-10-25 16:12:21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評社 段曉魯攝)
 

  搶人才、留人才

  57. 政府著力搶人才、留人才,措施包括:

  (i)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繼去年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後,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在本月底正式成立,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等。明年亦會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和合作;

  (ii)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擴闊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網絡,11月起,合資格大學名單會增加八間頂尖內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間;

  (iii)放寬簽證──即日起開放越南人才來港就業的簽證政策,並放寬越南人商務和旅遊“一簽多行”來港的申請門檻。我們亦會開放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院校;

  (iv)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在香港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以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界別的發展優勢,細節今年內公布;及

  (v)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為紓緩技術行業的人手短缺壓力,職業訓練局(職訓局)2024/25學年起入學的指定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外地學生,畢業後可留港一年,尋找與其專業相關的工作。此安排會試行兩年再作檢討。

  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

  58. 明年內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和專家委員會,推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善用香港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和國際化格局,定期舉辦法律實務課程、研討會和國際交流活動等,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人才交流,為國家提供涉外法治人才培訓,培養熟悉國際法、普通法、大陸法及國家法制等的法律人才。

  成立“香港國際廉政學院”

  59. 廉政公署明年第一季成立“香港國際廉政學院”,為世界各地的反貪人員和本地公私營界別舉辦專業培訓,促進海內外專家學者交流反貪經驗,鞏固香港在廉政建設的國際地位。

  對接國家戰略 強化“八大中心”

  60. 政府會鞏固和持續發展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確保香港的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61. 去年12月政府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2023年新興初創生態系統排名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我們會進一步落實藍圖,包括:

  (i)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設於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內,由“工業專員”領導,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

  (ii)促進微電子研發──明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利用大灣區內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新建成的“微電子中心”明年啟用,提供先進的專用基礎設施和硬件配套;

  (iii)加速建設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發展──數碼港明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撐科研及相關行業的強大算力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iv)支援初創企業成果轉化──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首批申請結果明年第一季公布。我們會把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萬元,讓大學加強支援技術轉移和擴大市場拓展服務;也會吸納更多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香港,提供孵化及進一步發展指導服務;

  (v)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推動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我們會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包括為新設生產設施相關費用,以(政府)1:(公司)2的配對形式,提供最多2億元的配對資助;亦會探討讓計劃下的企業可更彈性聘用非本地技術人員,及適度放寬使用資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vi)推動數據跨境流動──今年6月內地與特區簽訂合作備忘錄,促進內地數據在大灣區內跨境安全流動。我們正與廣東省商討在大灣區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便利大灣區內包括金融、醫療等跨境服務提供;及

  (vii)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現時科學園InnoHK兩個有關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研發平台,成功匯聚全球各地頂尖科研人員。我們會於明年籌備設立第三個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