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模式印證中山思想 啟迪兩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2 00:16:37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未來的藍圖,也是中山思想的精華所在。
 
  比較中山思想和“中國模式”

  綜合以上學者們的論述,我們可以將“中國模式”所主張的發展路線和制度設計,大致歸納如下。

  首先,在經濟方面,採取因時因地而制宜的混合性經濟體制,並積極地參與國際市場,與世界接軌;在揚棄社會主義路線之餘,不一昧地靠向新自由主義路線;逐步地完善市場機能,但是,國家仍應掌控大型的金融和企事業機構,以作為宏觀調控的工具和籌碼;在促進經濟成長的同時,要注意分配的問題,防止階層之間、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貧富差距擴大。

  其次,在政治方面,要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機關,施行有效能的治理;建立強調功過考評的官員遴選制度,以及向人民負責的監督問責機制;先尋求政治的穩定,以利經濟發展,再順應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條件的改善,適時進行以民主治理和善政為目標的政府自身改革和治理改革。

  第三,在社會文化方面,尊重中華傳統文化,重視家庭倫理和鄰里關係,但也必須向國外學習,引進值得學習的觀念和制度;在學習引進的過程中,要留給社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改變本國的非正式制度、文化傳統和文明習慣,使“內生性”和“移植性”得到有效的結合。

  將以上這些“中國模式”所主張的發展路線和制度設計,與孫中山先生的國家發展論述做比較,我們必須要說,其中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甚至於對“中國模式”的未來演進,也極具參考價值。6

  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很清楚地反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路線,但也不贊成走馬克思階級鬥爭的社會主義路線;他主張維護私人產權和發揮市場機能,但也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平均地權”,防止土地集中與不勞而獲,同時,適度地“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他認為中國的發展之路應該對先進國家開放,向西方學習,並且歡迎外資,不過,不是無條件的開放,盲目的學習,沒有計劃的吸收外資,而是要維持國家經濟命脈的獨立自主,投資到生產性的事業,並且保障經濟制度的公平和財富分配的均等。

  孫中山先生的民權主義認為民主政治是人類社會必然的發展趨勢,但是,民主政治的開展需要社會經濟條件的支持。因此,他在〈建國大綱〉強調,“建設之首要在民生”,“其次為民權”。他希望政府和人民一起努力,共謀“足民食”、“裕民衣”、“樂民居”和“利民行”,同時,提出從“軍政”到“訓政”再到“憲政”主張,藉著穩定的政治秩序推動經濟發展,配合經濟發展培養人民參政的知識和能力,透過行使選舉、罷免、創制和復決等權利,張顯民權,開展民主(孫文,1989,第一冊:62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